时间:2024-12-29 04:04:51 来源:常见问题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2019年4月15号,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在突发大火中被烧毁,但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法国议会两院此后通过法案,要求通过修复工作确保巴黎圣母院恢复原貌。历经5年多的修复,法国巴黎圣母院将于当地时间8号,对公众开放。
此前国家文物局曾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等两位中方专家前往法国,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进行交流。中国之声专访周萍,巴黎圣母院即将迎客,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教堂灾后修复为何这么快?未来将与中国开展哪些合作?
周萍此前在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工作,工作期间研究院跟法国有一个关于公输堂项目的合作,于是,2019年5月,周萍去往巴黎。那时的巴黎,正沉浸在一片特殊的哀悼氛围中——巴黎圣母院刚刚遭遇了那场震惊世界的熊熊大火,其古老的哥特式建筑风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遗憾的是,那一次,周萍并没机会走近巴黎圣母院,更多的是从网络上了解巴黎圣母院的灾后情况。
今年2月,国家文物局组织周萍和另一位中国专家前往巴黎,与法方专家就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进行交流,周萍在法国待了整整两周,登到了巴黎圣母院维修能达到的最高高度。这一次,周萍感受更加直观,据法国专家的介绍,火灾对巴黎圣母院的影响是巨大的,火灾导致尖塔焚烧坍塌,屋顶三分之二被烧毁,内部木制结构全部化为灰烬。
周萍:我们登上了巴黎圣母院维修过程中的尖塔,跟法国专家交流了很多中国的文物保护方面的一些技术,法国首席建筑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他们方方面面的维修,包括壁画的,包括大理石表面维修,包括木材的整个的维修过程,我们做了深入的沟通。
发生火灾是不幸的,但是如何将这种不幸转化为积极保护世界遗产、消除坏因带来的影响,巴黎圣母院的维修能够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谈及巴黎圣母院维修现场有哪些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周萍的答案是,修复团队对细节的关注与人文关怀。
周萍:巴黎圣母院是用法国比较传统的这种屋顶建造技术,整个被铺了一层铅板。铅的熔点很低,在高温过程中,它跟灰尘就凝结成这种含铅的粉尘,覆盖了巴黎很多的区域。他们有监测到,大概离巴黎城市有60多公里的地方,还能检测到巴黎圣母院被火烧铅的粉尘。那么,在维修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对这种含铅粉尘的去除就贯穿于他们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之中。这里面有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还有人文关怀的考虑,其中需要很大的一笔资产金额的投入,不仅是对于工人,包括对于巴黎圣母院周边的建筑以及可能覆盖的相关区域,都进行了含铅粉尘的去除工作。
巴黎圣母院修缮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新冠疫情、天气以及铅污染等问题,重建工作曾一再延迟。当地时间8号,巴黎圣母院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为何推进得那么快?
周萍说,在1844年至1864年,法国建筑师杜克在维修时,保存了大量的设计图纸、维修资料和施工日志等,非常详细和完整为此次巴黎圣母院修缮工作提供了基础。另外,也得益于法国为了此次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工作成立了一个高规格的管理机构。
周萍:机构成员就是由法国文化部、法国外交部、法国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组成,同时他有三名建筑师,一名是首席建筑师,剩下有两名就是配合首席建筑师,它其实调动了全法国的力量,不管是文博单位、科研院所还是社会力量,举全国之力做维修巴黎圣母院。此外,我觉得也是得益于法国对这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技艺的一个长期储备,还有资金的保障。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形容巴黎圣母院的修复是“史无前例的项目”。据周萍了解,虽然对公众开放,但并不代表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彻底结束。
周萍:目前把它的整体的结构维修好以后,重新对观众开放,但它很多部位还要加固以及后续进行修复的,这些工作可能会下一个阶段去做。
此前,关于是否应冒着可能再次被烧毁的风险用木头重构内部,有过不小的争论。不过,不少法国民众认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不仅关乎建筑技术的讨论,更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周萍说,此次除了与法国专家交流巴黎圣母院的维修进展,他们也与法方就未来合作展开了交流。
周萍:巴黎圣母院这次木结构被火烧得是很严重,几乎全部受损了。大家也知道兵马俑俑坑里面是土遗址和大量的陶制彩绘俑,但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出土了大量的被火烧过的一些木质的遗存,这个实际上也是我们保护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点。所以当时我们跟法国专家讨论,能不能开展关于木材或木质遗存的保护研究,这类保护研究无论在我们的祖国,还是在法国,开展得都不是很多。
法国巴黎圣母院所采用的木材主要是橡木,而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里面大量是松木和柏木,虽然木材不一样,但在周萍看来,这并不影响后续的合作。
周萍: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一样的。我们大家都希望未来通过双方的研究,比如说做木材木种的研究、被火烧过木材的烧成温度研究,以及木材被火烧过以后需要怎么样的埋藏环境,或者在怎么样在实验室里,进行保存等等这样一些方面的研究,当然,可能最终发展方向可能会做一个耐火材料的研究。
巴黎圣母院,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情感记忆的哥特式建筑即将“新生”,期待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循着雨果笔下的描绘,再次踏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