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04:58:23 来源:业内新闻
收一年废旧,年收入近20万元,干上几年,能够在桂林市区购置两套房子,这些“破烂王”是怎样赚到这些钱的呢?11月7日,一位在桂林收了多年废旧,意欲“金盆洗手”的“破烂王”李先生,向记者透露了收废旧者的赚钱内幕。
“吃”秤是入行招数
李先生提到,10年之前,湖南省某县的人大批进入桂林,逐步通过一些手段将这里的废旧市场完全占领。
他们的手段就是抬价“吃”秤。以收废旧报纸为例,一般的人收0.9~1元/公斤,他们能够将收购价抬到1.2元/公斤。
收购价格高了,货主自然愿意将废旧卖给他们,可他们一经手,反而比江浙人赚得更多,诀窍就在于“吃”秤。他们的秤杆头部有一个能够移动的铝皮,将铝皮向外扯出来,秤的计量单位是准的,一旦将铝皮移进去,秤就不准了,一般来说,重量可减少30%~50%,新“入行”者都会被教会这一招。
李先生和记者说,有一次,他在某单位收报纸,给出的收购价是1元钱/公斤,货主坚持要1.1元/公斤。
于是,李先生使出了“吃”秤招数,原本是100公斤的废纸,被他一称,只有70公斤,这一差价就这样弥补了回来,如果不懂“吃”秤,这笔生意是无法做成的。
最爱收“公家”废旧
收废旧者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机关单位,因为是“公家”的废旧,处理人员也不在乎,随便估个价也就卖了。
2004年7月,李先生在某单位收废旧时,以800多元将所有废旧收下,转手一卖,轻松赚了近万元。
但是,机关单位做大处理不会常有,一些高档居住小区成了“破烂王”的必选之地,由于这里住的人大多比较富裕,收废旧时较容易做“手脚”。由于高档居住小区都有保安看管,一些先“入行”者通过交纳几千元一年的费用“承包”收废旧权,其他收废旧者就无法再进去。
即使他们不想干了,“承包权”也可转让。李先生是通过亲戚的转手,“承包”了七星区一个高档居住小区的收废旧权,一年下来赚了10来万元。
对防备“见招拆招”
一些人对“破烂王”“吃”秤早有准备,会不经意地拿出一些他们已知道重量的东西先来试“破烂王”的秤是否准。但由于一般的人家里的秤只能称10公斤的重量,也只能知道小件物品的重量,“破烂王”还是能够从中“捣鬼”。
今年3月的一天,李先生在铁西某住户家收废旧,货主先拿出一件东西给李先生,让他称一下有多重。李先生听货主的口气有点想试秤的感觉,当下很准确地称出了该东西的重量,货主不由得夸他:“你这个收破烂的,秤还比较准。”于是,拿了很多废旧出来卖。
在有些单位收废旧时,单位会自备计量很准的大秤来称东西。由于这些废旧一般比较重,货主会让收破烂者帮忙称重,自己在一旁看秤。收破烂者就利用这个机会,使出另外一个招数:提上面的绳子时,装作吃力的样子使劲将秤杆尾部向下压,让其显示的重量减轻,“吃”多少秤全在收废旧者掌握之中。
有些单位认为台式秤比较准,在称数量大的废旧时,会要求使用台式秤。其实,“破烂王”的台式秤也有玄机,他们在称重时,将滑动杆上的砝码下方的螺丝拧紧一点,滑动杆会随之伸长一些,同样能达到大量“吃”秤的效果。即使是使用没有一点玄机的台式秤,“破烂王”还有最后一招,掏出藏在口袋中的磁铁,趁货主不注意,贴到秤砣下方,不过,这是“吃”秤之中的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破烂王”不会使用。
被识破还有计策
“吃”秤招数再精明,也有失手的时候,但“破烂王”大多数都是几个人一伙的,另外的人会立即去搞定。今年9月的一天,李先生的一位本家兄弟,在一家单位收废旧,本家兄弟称完东西以后,有很多人来到这间办公室,一听货物的重量,掂量一番以后,到外面去借了一杆秤要求再次称过,本家兄弟使出了“吃”秤手段,都被识破了,于是只好逃之夭夭,并打电话将有关情况告诉李先生。随后,李先生很快找到了该单位。本家兄弟开价1.2/公斤的东西,李先生只开价0.9元/公斤,该单位工作人员立即说明刚才有一个人出的价要高一些。李先生在向工作人员询问过刚才过来的“破烂王”的模样以后立即说,这是某某某,在废旧行业中因为“吃”秤坏了名声。在取得工作人员的信任之后,李先生顺利地以低价收到了废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单位有大量废旧处理,“破烂王”打听到消息以后,带着一帮人过来,以老板的身份跟货主商量价格,其他的人一边搬东西,一边捣鬼。有时候,原本可以卖到2万元的废旧,经过这些人一折腾,货主能得到4000元算是不错了。
真“高手”更有高招
使用上述手法还不是真正的“高手”,一些厉害的“破烂王”打通某些单位内部人员,随便一弄,一年就可到手几十万了,干了几年后,在桂林买了两套房子。
李先生有一位表叔,10多年前就来到桂林,经过一番经营,认识很多人,一些厂矿企业处理啥东西时,他们第一步搞定处理人员,给他们上千元好处费,随便一弄,额外赚到1吨多铜等东西,转手出去就赚了上万元。
但是这种机会和这种废旧“高手”并不是什么人都做得来,李先生和记者说,在整个桂林市,起码有数千收破烂的来自他们县,能做到“破烂王”这种境界的也只有那么几十个人,其他人其实是靠“吃”秤。
现在,李先生已经厌倦了这种欺诈,在离开这一行业之前,将其中的内幕揭露出来。
上一篇:油耗-太平洋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