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06:42:37 来源:常见问题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普里皮亚季市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意外事故爆炸,造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著名、最严重、最悲惨的核事故之一。在这次事故中,4号反应堆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将反应堆大楼的天花板炸出了大坑。在气流的推动下,辐射粉尘到达高空,随风飘散,污染了大面积的土地。
事故爆发之后,消防队员和军队士兵都前往事故现场,对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和恢复。满地的建筑垃圾和辐射粉尘对善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急需重型机械的帮助。在当时,KrAZ-255B和KrAZ-256B卡车是救援力量的主力军。除了运输各类危险物品之外,它还帮助建起了一座浮桥,横跨普里皮亚季河,进而提升平民疏散的效率。
然而,这两款卡车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车辆并非针对辐射环境而打造,致命的射线使驾驶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了极大伤害,甚至失去了生命。为保护这些英勇的人们,苏联政府于6月22日向全国汽车工厂下令,生产能够抵御辐射的专用车辆。在这一命令下,KrAZ-256B1-030防辐射自卸车横空出世。
在紧迫的时间要求之下,KrAZ的工程师们迎来了艰巨的任务。根据苏联政府要求,车辆一定要进行适应性改进,从而在辐射地区持续工作。与此同时,车辆必须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保护,自卸货箱载荷不低于12吨,同时一定要能自行卸载,从而使驾驶员能够在驾驶室中受保护地完成整项任务。
留给工程师们的时间并不多,没办法从零开始开发一辆新卡车。因此,工程师们选择了久经考验的KrAZ-256B1型卡车,并在其基础上改造防辐射驾驶室。为了阻挡致命射线,整个驾驶室一定要采用铅板进行包覆,而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重量。为了减轻对车架的压力,KrAZ的工程师们决定:为车辆打造窄体单人驾驶室,并尽可能缩减外部尺寸。
这款驾驶室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其外侧是3毫米厚的钢板,而内层则由铅板进行补强。驾驶室地板处的铅板厚度达30毫米,侧壁处的铅板厚度达25毫米,车顶处的铅板厚度达12毫米。与此同时,驾驶室还采用了特殊的防辐射玻璃,它的尺寸为300x300毫米,厚度则达到了7.5厘米,由铅制防辐射框架进行包裹。
在驾驶室制造完成之后,工程师们会对每一个驾驶室进行严密的测试。驾驶室会被暴露在强辐射环境下,如果驾驶室内部检测到辐射穿透,那工程师们还会增添更多铅板,保障人员安全。成品驾驶室重量约为3吨左右,安装在车身左侧。这种不均匀的重量分布对车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工程师们对左前车架、左前轮减震等系统来进行了增强,同时还增添了特殊的副车架,用以固定驾驶室。
为了保障驾驶室的密封性,车辆原有的机械操控系统也被取消,改为采取了液压气动系统来进行操纵。驾驶室的开孔更小,同时能更轻松的进行密封,防止致命射线进入。此外,工程师们还为驾驶室安装了FWUA-100N型空气过滤系统,它能够阻挡射线、过滤辐射粉尘,为驾驶员提供新鲜空气。空气过滤系统由发动机供电,当发动机关闭时,车载电池将负责电力保障。同时,车载电池组增加至了4组,增强了驾驶员的安全性。
KrAZ-256B1-030防辐射自卸车的设计还算合理,工程师们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设计能力和工程能力。不过,后勤拖累了KrAZ-256B1-030防辐射自卸车的生产。为了生产驾驶室,政府收集了该地区所有的铅,并从哈萨克斯坦紧急运输了60吨铅,保障生产。同时,由莫斯科提供的防辐射特种玻璃也供应不上,因此原型车及前8台量产车只配备了前窗,驾驶员一定要通过车身周围安装的8个反光镜来观察周边情况。
第一台KrAZ-256B1-030防辐射自卸车原型车于1986年7月10日离开工厂接受短期测试,在26公里的路试之后投入量产。之后的一周里,KrAZ生产了7台量产车型,并通过铁路迅速发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KrAZ-256B1-030防辐射自卸车共生产了18台,最后一台于1986年7月27日下线交付。
在KrAZ-256B1-030防辐射自卸车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工厂的工人们经常三班倒进行生产,这才能达成如此之高的生产效率。这些车辆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善后工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挺身而出的英雄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还想看到更多有趣有料的商用车内容,别忘了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