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14 17:00:34 来源:铝板
月6日《苏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重要文章《苏州高新区:“效率提升年”火热开启》,全文如下。
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盯”的韧劲,汇聚起新一年发展的强劲动能——
苏州城西,攀“高”追“新”的活力持续奔涌。1月2日,2025年第一个工作日,ESR太湖科学城国际现代产业园项目在苏州高新区开工建设。项目聚焦区域重点新兴起的产业,招引海内外头部企业,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将不断为苏州高新区一流产业集群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新年喜迎开门红,项目开工启新局。这是奋进的姿态与坚守,更是拼搏的信念与激情。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近年来,苏州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持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奋力推动高水平发展走在前列。
2024年,苏州高新区西典新能、珂玛科技、云学堂三家企业成功上市,新增数量全市第一;入围省重点项目8个,连续两年列全市第一。争“第一”创“一流”,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苏州高新区位列全国第18,近三年实现三连升,充分彰显了一流的科学技术创新实力。同时,商务部公布了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浒墅关经开区再进6位,在全国22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23名。
2025年是苏州高新区的“效率提升年”。在奋进中集聚力量,在拼搏里释放光彩,苏州高新区正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盯”的韧劲,汇聚起新一年发展的强劲动能。
2024年12月30日,作为全球能源管理与关键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维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在苏州高新区揭幕,将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深耕,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同一时间,行业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服务商长城国际华东研发中心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也在苏州高新区举行。长城国际华东研发中心揭牌启用,开启央地合作新篇章,进一步赋能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智能化转型。
“拼”是一种奋起直追的姿态、是一种激情迸发的状态。一天两家头部企业落子布局,再次见证了苏州高新区产业集群高质量的“效率”,更是全区聚焦招大引强、培优育强,逐步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生动体现。
数字是最好的见证。目前,苏州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迈上千亿级台阶,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30%,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极。
同时,全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近2000家,拥有各类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60个。2024年,PAG中国总部、西门子艾闻达中国总部、阿特斯储能总部、太阳油墨新材料研究院、明远汽车安全核心部件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松下神视、优科豪马、川崎精密、恩斯克等一批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硬核”芯片,从概念设计到产业化生产的路径有多远?“一栋楼就实现全速打通。”这是苏州高新区给出的答案。
高效的一幕就发生在苏州高新区的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里。作为校地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促进光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光电研究院建成微纳光学、封装测试两大共性工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四条中试线,可以为光子领域的初创公司可以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的服务,助力打通成果产业化的“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自成立以来,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及孵化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113件、获批39件;产业孵化科技公司18家,孵化企业估值近30亿元。其孵化的苏州岚创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研发出高精度磁控溅射镀膜机和离子溅射镀膜机等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
身处变局,直面变革,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面对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谁能在创新上抢先一步,谁就能赢得更多主动、把握更多先机,在发展上更胜一筹。在苏州高新区,一着不让抓创新,快动快干快落实,才能在高水平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早已成为全区共识。
“2024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30%。”一直以来,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产品管线丰富,拥有数百项发明专利,其中近百项PCT专利,以卓越的研发实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荣登“2024中国医用耗材研发实力排行榜”和“2024中国医疗器械研发总实力排行榜”。“公司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陶瓷加热器的国产替代,解决了下游晶圆厂商CVD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问题。”过去一年,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抢抓了全球氧化铝材质先进陶瓷零部件市场需求大幅度增长的先机,增长势头令人惊喜。2024年1月-10月,珂玛科技的产值同比增长114%。
快,就是抢抓机遇,“看准了就抓紧干”。苏州高新区聚焦“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建强用好重大科创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全力打造全市产业科创主阵地。
2024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坚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师生规模超2000人,累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超320个;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营,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73.8%。太湖科学城全面起势,太湖光子中心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上市企业新增数保持全市第一,集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8家、独角兽及培育企业68家、瞪羚企业400余家、国家高企近1900家,拥有高层次人才5.3万人、全区人才总量超33万人。
只需轻轻转动方向盘,就可以带动汽车完成各种角度的转向,这是所有汽车必须用到的转向控制器在发挥作用。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汉拿科锐动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车间内,每25秒就有一套转向控制器下线年落户苏州高新区以来,近年来订单持续攀升,年产值从最初6500万元升至2024年约23.2亿元。不久前,公司追加投资5亿元扩建二期工厂。目前,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而早在2018年,公司就曾实施增资扩建一期工厂。
一个故事是最佳镜鉴。去年3月,为提升生产效能,该公司投入2500万元新增一条生产线,主要设备都需从国外引入,由于设备体积大、批次多,不便实施查验通关。得知这样的一种情况后,苏州高新区有关部门马上联系苏州海关,运用“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让设备从报关到进厂所耗时间比预计快2倍。而提前的时间,公司产值能多出两三千万元。
汉拿科锐动的发展是苏州高新区众多企业深耕发展、加码升级的缩影。拼服务就是拼发展,对标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苏州高新区盯牢需求,给行政权力做“减法”,为市场活力做“加法”,让有为政府更有为,以更高的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排除“难点”,啃下硬骨头,打通艰难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畅通之道。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坚持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国际企业创新中心揭牌启用,成立三级客户服务中心,打造科技公司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设立1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和20亿元的科创天使基金,积极地推进产业链对接、产学研政金合作,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
同时,苏州高新区还全力拓展发展空间,充分激发活力,全区产业载体超700万平方米,医疗器械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未来医疗100强标杆园区,苏州创业园列全国留创园孵化基地综合评价第二位。推出“天使贷”“融医贷2.0”“创新积分贷2.0”,打造苏高新“金摇篮”科技金融服务品牌。
年已经开启。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如何进一步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宋长宝表示,下一阶段,苏州高新区将进一步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围绕“效率提升年”主题主线,重点提升发展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全力招大引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振消费房地产市场,优化客户服务,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
苏州高新区将大力实施“高新智造十大攻坚”行动,打造具有领头羊的“智造强区”——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进者的步伐。
昨天,苏州高新区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落实苏州市“新年第一会”会议精神,聚焦新型工业化,共谋新质生产力,传递苏州高新区工业立区、兴区、强区的坚守与底气。
一直以来,苏州高新区一以贯之推进新型工业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产值均超千亿元;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30%;低空经济蓄势腾飞;AI产业捷报频传。
从车间到产品,从工厂到产业园区,从传统产业到新兴起的产业再到未来产业,处处涌动着工业经济蒸蒸日上的活力。不断向强、向高、向新,做强“高新智造”,做大“高新创造”,做优“高新服务”,苏州高新区在聚力向“新”中,开启新年新征程。
中核科技积极地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突破高端阀门技术难关,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一次合格率达99%以上,能源消耗减少13%以上;国内工控行业A股上市企业英威腾持续高低压变频器大范围的应用于大型石油炼化设备中,将原有的燃油设备改装成电动设备,平均节电率达到30%左右,订单持续上涨。
新方向、新路径、新动力、新主体、新活力,让新型工业化之“机”更好转化为高水平发展的动能。去年以来,苏州高新区深入实施“高新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推动产业质量效益、企业未来的发展能级、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数实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成效均取得新突破。2024年,苏州高新区有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清单,项目个数并列全市第一,且已实现100%开工,49个市重点项目超序时推进建设;2024年10月,狮山人工智能产业园、范斯特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项目等一批总投资95.5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涉及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载体等领域,不断为高水平发展添砖加瓦、赋能增势。
技术向高攀登,产业向新而行。随着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苏州高新区,慢慢的变多“高精专”企业和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莱克电气通过智改数转的成功实施全面颠覆电机行业传统制造模式,建立起电机全产业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模式,电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行列;长光华芯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半导体单管芯片功率超过100W,成为迄今为止已知报道的单管芯片功率顶配水平纪录,开启百瓦级单管芯片新纪元。
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之新,来源于技术之新。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区域内关键核心技术相继突破,新接订单量持续上涨,创新活力奔涌。2024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成为高新区经济活力充沛、动能澎湃的生动写照。
创新技术和创新生态持续“圈粉”,外资“纷至沓来”、加速布局,累计引进外资企业近2000家,拥有各类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超60个。法国生物梅里埃、太盟中国总部、西门子“双总部一中心”、松下电子新材料生产基地、克诺尔商用车系统中国区研发中心、豪雅集团人工晶体中国基地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纷纷落户,逐步扩大投资布局、深耕加码……2024年以来,苏州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项目不仅辐射带动、提升产业链韧性,向“新”向“绿”向“智”的态势也十分明显。
“通过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次发展的格局,从而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提升产业韧性。”区经发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全区集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8家、上市企业36家,2024年以来,西典新能、珂玛科技、云学堂成功上市,是全市上市企业最多的板块。
莱克电气高速电机智能生产车间内,复杂和重复的工作被机器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手机下单,不需多时就能收到无人机“空投”的外卖……在高新区各行各业,慢慢的变多的“科幻场景”正在变为现实。
新产业、新动能、新制造……从“新”走进工业经济,苏州高新区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未来产业,正在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高水平发展的新机遇。为此,高新区勇立潮头,立足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样等禀赋优势,深入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计算、新型储能等新领域、新产业。
如今,低空经济蓄势高飞,政策、技术、市场三轮驱动,高新区的天空愈加繁忙,创新应用目不暇接:高新广场直航中心启用,前往无锡硕放机场、南通、上海浦东机场的低空航线接连开辟,空中基础设施“织路成网”;中移云能空地一体化智慧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实现空中快线、无人巡检、无人物流等低空场景与无人接驳、智慧停车、无人清扫等地面场景的高效衔接,打造园区空地一体化智慧交通“样板”;“政务综合飞一次”让城市治理更“立体”,“低空+农业”“低空+文旅”等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层出不穷,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走深向实,驱动产业体系焕“新”提“智”,新智造在工业场景中加速“生根”。全区拥有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厂1家、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8家、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优秀应用场景5个;苏州市—西门子“双S战略”全面启动,移动云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工信部首批智算云服务试点取得新突破。
新的一年,高新区将以“效率提升年”为总抓手,打造具有领头羊的“智造强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新篇章。